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商标注册 > >

注册台湾商标

  地区基本情况

  台湾/Taiwan

  首府 台北

  面积 36,000.00 平方公里

  同北京时差 0

  国际电话码 886

  人口 2075.2万人(1992年)

  语言 中文

  货币 (新台币)元

  民族 汉族、高山族。

  宗教

  “国花” 梅花

  2-简史

  台湾的原始氏族文化与祖国大陆中原文化属同一系统。台湾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—高山族人民和由大陆迁去的汉族人民共同开发的。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。从16世纪开始,台湾便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诸如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荷兰以及英、法、日、美对外扩张掠夺的目标。荷兰、日本先后较长时期占领过台湾。1624年,荷兰侵占了台湾南部,并于1642年打败了西班牙占领者,占领了台湾。1662年,郑成功收复台湾,结束了荷兰在台湾38年的统治。1683年,清政府收复台湾,由福建省管辖。1885年台湾省建立。

  1874年,日本开始进犯台湾。由于台湾人民的反抗和国际舆论的谴责,日本被迫退出。1894年,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。清政府战败后,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,向日本赔款2.3亿两白银,割让台湾,增设对日通商口岸。日本在台湾统治期间(1895-1945年),建立了一套凶狠的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,严密控制人民和镇压人民的反抗,在经济上则残酷剥削和掠夺

  台湾人民,从台湾获取了巨额利润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。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对台湾50年的统治,1945年10月25日,台湾重新回归祖国,这一天被命名为“台湾光复日”。

  3-地理位置

 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,位于东海和南海交界处,即我国大陆东南100多公里的海面上,它四面环海, 西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距不足200公里,南濒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,东邻太平洋。

  台湾省面积36000平方公里,包括台湾岛、澎湖列岛、钓鱼岛等86个岛屿组成,为我国第一大岛。

  本岛南北纵长394公里,东西最宽为142公里,环岛周长1139公里,台湾多山骨中央山脉绵亘南北,将全岛分成不对称的东西两部分,东部和中部为山地,西部为平原,二者之间为丘陵地带。西部开发较早,过去为农业区,现已发展成为工业区;东部多丘陵地,开发较晚,农牧业比较落后。全岛耕地面积占地总面积的1/4。台湾多地震和火山。台湾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,向西方分流入海,有大小河流129条。

  台湾横跨北回归线,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,长夏无冬,雨多风强。年平均气温20-25度。其中1月13-20度,7月24-29度。南部气温较高,北部偏低。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。

  4-主要城市

  5-民族节日

  节日 日期 内容

  新年 1月1日

  春节 阴历初一

  青年节 3月29日

  妇女节 4月4日

  清明节

  6-习俗与禁忌

  7-自然资源

  台湾盛产木材,森林覆盖面积达55%,树种繁多,有14000多种,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木本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二,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。主要木材有铁杉、台湾杉、红松、肖楠等,经济树种有樟、油桐、橡胶、漆树等。此外还有柠檬胺、肉豆蔻、金鸡纳霜等药材植物和芒香油料作物香茅草。台湾海产丰富,盛产鲷、鲔、鲨、鲤等鱼类, 还出产石花菜、龙须菜、鹿角菜、珊瑚、珍珠等。台湾已知矿产110多种,以煤最丰富, 还产石油、天然气、金、银、铜、硫磺、盐等。此外, 台湾的河多流急,水力资源丰富。

  8-经济简史

  台湾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,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:

  (1) 二次大战前,台湾经济基本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型经济。 1949 年,国民党政府撤到台湾,所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是恶性通货膨涨,市场近于崩溃。针对这一形势,国民党政府在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土地改革,向农民提供大量优惠财政和技术援助,旨在尽速发展农业,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动经济领域其他部门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台湾当局实行一套新工业政策,积极鼓励私人投资。为解决外汇有限而又要满足自身市场需求的矛盾,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,刺激私人资本投入 " 进口替代 " 工业部门。农业改革和 " 进口替代 " 工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。

  (2) 至六十年代初期台湾的 " 进口替代 " 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。在此基础之上 , 当局 将整个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 " 出口加工 " 工业。为使这一工业部门加速发展,台湾建立了一些专门的出口加工区,并用各类经济刺激把国内及外国资本引向该部门。 " 出口加工 " 工业的发展使台湾的整个工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。

  (3) 到七十年代,台湾开始注重发展全岛的基础设施和诸如钢铁,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。当时,台湾着重搞了十项大的,如公路设施、机场、港口、电讯等等工程。同时,台湾大力培训发展重工业及向技术集型工业过渡所急需的技术人才。由于尽早地注意了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, 1973 年和 1978 年两次严重的世界性能源危机,均未对台湾经济造成大的冲击。至七十年代末 , " 台湾经济奇迹 " 已经开始引人注目。

  (4) 步入八十年代以来, 台湾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也就是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 竞争。于是,它一方面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工业,另一方面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高技术部门 . 与此同时,它还刺激其他工业部门比重日益增大的资金投入研究与发展方面。经过 40 年的发展,整个台湾经济结构已从一种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化经济。台湾经济发展迅速,为世界瞩目,被列为 " 亚洲四小龙 " 之一。 1989 年,台湾国内生产总值为 1,526 亿美元,人均 7,509 美元; 1990 年生产总值 1,620 亿美元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,990 美元;外汇储备 1,760 亿美元。

  9-经济概况

  1996 年,台湾经济增长明显减缓。年经济增长率为 5.7% ,为近六年来最低水平。平均失业率为 2.26% ,为近十年来最高纪录。生产总值为新台币 74923 亿元,约为 2729 亿美元,人均生产总值为 12752 美元。 1996 年台湾商品进出口总额为 2172.6 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 1% ;其中出口额为 1159.8 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 3.9% ,为近六年来最低增幅;进口额为 1012.8 亿美元,比上年减少 2.2%。

网站首页 注册香港商标 香港商标刊号 注册英国商标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